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几种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以及几种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怎样辨别毒蛇,被毒蛇咬了怎办?南方有哪些毒蛇?
《南方毒蛇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诊救治》
参加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的向心一侧绑上,但务必注意15分钟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用嘴吸毒并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但千万不要在伤口处涂酒精。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毒蛇咬到时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镜蛇……等等,尤其是眼镜蛇,动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触,就会被咬伤,伤口剧痛发肿,必须赶快到医院打血清。 大多数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会露牙咬人。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电话 , 119并不只是火警电话,当你遇到较大的危难时,同样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会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会送患者到有血清的医院治疗。
注意:我只是告诉大家就医前应做的事情,并不是说你这样做了之后就可以不去
怎样鉴别毒蛇与无毒蛇咬伤
其准确鉴别有”三看”标准:一看牙痕形状;二看伤口症状;三看患者全身症状。毒蛇与无毒蛇咬伤鉴别见表19。 表19 毒蛇与无毒蛇咬伤鉴别表蛇别毒蛇无毒蛇牙痕疼痛肿胀出血淋巴结全身症状一般两个,深而较大,呈“”状剧痛、灼痛(神经毒除外)迅速扩大流血、伤周瘀斑血泡(神经毒除外)肿大、触痛神经毒或血循毒症状或两者共存牙痕较小,数多间密不明显不扩大出血或不出血不肿大、无触痛无或轻微 ⑴ 牙痕形状 凡毒蛇咬伤的牙痕较深大,一般有2个,并且有一定的间距,呈明显的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相对排列;而无毒蛇咬伤的牙痕比较浅小,个数较多,间距甚密,如锯齿状,呈弧形排列。 ⑵ 伤口症状 凡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伤口有麻木感或剧痛感,并逐渐加剧,伤肢迅速肿胀(仅金环蛇、银环蛇、海蛇咬伤后无明显的伤口局部症状),伤口出血少许或出血不止,有的还出现水泡、血泡和瘀斑,形成溃疡和坏死;而被无毒蛇咬伤的患者,伤口无麻木感,虽有少许疼痛,但数分钟后疼痛逐渐减轻或彻底消失,伤口周围不肿或轻度肿胀,出血不多或呈渗血点状。
怎么辨别毒蛇?
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勃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
怎样鉴别常见毒蛇咬伤?
确定为毒蛇咬伤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是被何种毒蛇咬伤,这对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采用抗蛇毒血清(单价)治疗时,由于抗体的特异性,更需进一步加以仔细鉴别。只根据牙痕的形态尚不足以区别为何种毒蛇咬伤,必须结合病历、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还应根据各种毒蛇的分布地区、生活习性来具体判断。一般说来,在具体的分布上,平原地区首先应考虑为蝮蛇;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多考虑金环蛇和银环蛇;丘陵地区多考虑眼镜蛇;开阔的田野要考虑蝰蛇;丘陵山区、林木间或灌木丛处多考虑竹叶青和烙铁头;山区或丘陵林木阴湿处或山谷间多考虑五步蛇;山区林间、水边、岩缝处多考虑眼镜王蛇;海边或打捞上来的混杂在鱼中的多考虑海蛇。另外,清晨或黄昏被咬多考虑蝮蛇;夜间多考虑银环蛇;白天多考虑眼镜蛇。还可根据各种毒蛇的生态和活动规律及被咬时间,亦对确认何种毒蛇咬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10种主要毒蛇形态和生态情况比较见表22。
表22 我国10种主要毒蛇形态和生态情况比较表
毒蛇名称形态特征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生殖毒牙牙龈间距(厘米)毒性银环蛇 体背黑白横纹相间,白色横纹较黑色窄;背面中央一行鳞片扩大,尾尖细较长 平原、丘陵或山脚近水之处 多在夜间活动 鱼、蛙、蜥蜴、蛇及鼠类 卵生0.8~1.5 神经毒为主金环蛇 通身有几乎等宽的黑黄相间的环纹;背中央一行鳞片扩大,背脊隆起呈脊棱,末尾端短而圆钝 丘陵山地或水域附近 多在夜间活动 鱼、蛙、蜥蜴、蛇、蛇卵、鼠类 卵生 比银环蛇略大 神经毒为主眼镜蛇 体背黑色或黑褐色,颈背部白色似眼睛样的斑纹,体尾有黄色横纹10多条,颈部能膨扁发出“呼呼声” 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或山脚水边 白天活动 鱼、蛙、鼠、蜥蜴、鸟及鸟蛋 卵生1.1~1.9 混合毒眼镜王蛇 与眼镜蛇相似,但躯体大,颈部没有白色斑纹,颈部膨扁,颈背有“八”字形白斑,顶鳞之后有一对大的枕鳞,能“呼呼”作响 高山林木、水旁、岩缝及树洞中 白天活动 蛇类、蜥蜴等 卵生 不少于1.9 混合毒
表22 我国10种主要毒蛇形态和生态情况比较表(续)-1
毒蛇名称形态特征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生殖毒牙牙龈间距(厘米)毒性蝮蛇 体背浅褐色或红色,有2行深褐色圆斑,或有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杂有黑斑 多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或田野上 早晚活动为主,耐寒性强 鱼类、蛇类、蜥蜴等 卵胎生0.6~1.2 混合毒蝰蛇 体背棕灰色,头背有3块圆斑,体背也有3个纵行大圆斑,腹面茭白色,有3~5行近于半月形深棕色斑 开阔的田野,或在龙蛇兰和仙人掌等植物下 日夜都有活动 鼠、鸟、蛇、蜥蜴及蛙等 卵生胎0.8~1.3 血循毒为主五步蛇 头呈明显三角形,吻端尖,向上翘起,体背深棕色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20多个方形的大块斑,尾短且末端尖长,形成角质硬刺 山地、树木、林带、岩隙间、山路边或草丛中 早晚活动,常于阴雨天出现 鼠、蛇、鸟、蜥蜴、蛙类等 卵生1.5~3.5 血循毒为主烙铁头 头部呈明显三角形,颈细,形如烙铁,头背是小鳞片,体细长,尾长而末端细,有缠绕性,体背面淡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一行暗紫色波状纹,腹面浅褐色 丘陵、山区、灌木、溪边、竹林或住宅附近 多在夜间活动 鸟、鼠类 卵生0.8~1.4 血循毒竹叶青 头部呈明显三角形,颈细,头背均为小鳞片,眼红尾焦,体绿色,有白色、淡黄或红白色侧线,尾较短,有缠绕性 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 早晚活动为主 鼠、鸟、蛇、蜥蜴、蛙类 卵生胎0.5~1.2 血循毒为主海蛇 尾侧扁,鼻孔朝上,具有鼻瓣 海水中 趋光性 鱼类绝大部分为卵生胎 神经毒为主下面针对常见毒蛇咬伤的详细症状描述如下,供读者进一步参考和了解。10种毒蛇咬伤鉴别见表23。
表23 10种毒蛇咬伤鉴别
蛇伤种类局部表现全身表现实验室检查银环蛇 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和感觉减退 一般在咬伤后2~6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全身乏力、步态不稳、语言不清、吞吐困难、眼睑下垂、流涎、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呼吸麻痹 心电图检查完全性束传导阻塞金环蛇 不痛或微痛,伤口周围微红肿,局部呈鸡皮样疙瘩 基本同上,但全身筋骨阵发性疼痛明显 心电图检查出现窦性心率不齐,其余同上眼镜蛇 伤口出血不多,易闭合变黑,并有麻木感,局部肿胀明显,有血泡和水泡及组织坏死 一般在2~6小 时左右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全身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困倦思睡、呼吸困难,严重者常因急性循环衰竭、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白细胞增多,尿检有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坏眼镜王蛇 伤口疼痛、麻木,但红肿不明显 基本同上,但发病急,且严重。严重者常可在半小时内发病,常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基本同上蝮蛇 伤口明显肿胀,刺痛逐渐加重向外蔓延,皮下有瘀斑 一般伤后1~6小时左右,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尿少或无尿,尿呈酱油状 尿有蛋白、管形,血检试验阳性
表23 10种毒蛇咬伤鉴别(续)-1
蛇伤种类局部表现全身表现实验室检查五步蛇 持续剧烈灼痛,肿胀严重,伤口流血多,附近有较多较大的水泡、血泡,组织溃烂和坏死的范围大而深 中毒出现快且凶猛,常有心悸、畏寒、发热、胸闷、视力模糊,牙龈、鼻、眼结膜、大小便出血,全身皮下有散在性瘀斑,尿少、尿闭、血压下降、休克等 血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凝血时间长,血块收缩时间不良尿检:血尿,心电图有心肌损害表现蝰蛇 伤口出血不止,局部肿痛剧烈,发展快 中毒症状出现快,来势凶,病情持久,皮下、内脏、五官出血严重。常因失血、溶血而出现贫血、黄疸,尿呈酱油色,尿少、尿闭,终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而造成死亡 血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血中胆红素、血钾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尿检:病后半小时即可出现血尿竹叶青 伤口灼痛,肿胀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死亡率很低 血检:血小板减少,出血和凝血时间延长烙铁头 局部肿胀,伤口痛如灼,可出现水泡、血泡 头痛、头昏,眼花、视力模糊,五官和内脏出血 血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海蛇 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但有麻木感 于伤后3~5小时才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吞吐困难和语言感到困难,全身筋骨疼痛,全身肌肉呈迟缓性瘫痪,尿呈深褐色(肌红蛋白尿),呼吸麻痹,心力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检:血钾升高尿检:尿呈褐色,肌红蛋白呈阳性反应(1)蝮蛇 含混合毒,偏重于血循毒素。致死原因:呼吸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与休克,亦可导致伤者死亡。
局部症状:一般牙痕两个呈“··”形,间距较小,深而清晰,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感及麻木感。伤肢肿胀严重,伤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泡和水包,伤口破溃后组织易溃烂,产生炎性溃疡。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一般咬伤后1~6小时出现头晕、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视物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等早期中毒临床特征,严重病人可出现吞咽困难、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酸痛、胸闷、颈项强直、四肢活动障碍、呼吸逐渐变慢变弱,以至呼吸逐渐停止,病人随之转入昏迷、休克,血压下降,出现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一旦出现少尿或无尿,便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眼镜蛇 含混合毒,以血循毒中的心脏毒为主,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局部组织有广泛的毒性作用。
致死原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二者在中毒严重时逐渐加重,最后心跳和呼吸均停止。
局部症状:牙痕呈“··”或“∴”形。伤口疼痛明显,流血不多,很快闭合成紫红色或黑色斑点。伤口的中心有麻木感,但四周感觉过敏。周围皮肤迅速红肿,患肢有明显压痛,局部出现水泡、血泡、组织坏死,并可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甚至可引起骨髓炎,这就是眼镜蛇咬伤的主要局部特征。伤肢还出现淋巴管炎,伴有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在咬伤后半小时或最迟不超过4小时,即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出汗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3)眼镜王蛇 含混合毒。
致死原因:该蛇毒性猛烈,一般在1~2小时内引起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这是致死的两大主要原因。
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与眼镜蛇咬伤基本相似,但因其毒性更猛烈,其中毒症状出现的快而严重,特别严重者可在被咬伤后几分钟内致死。广西某山区有被此蛇咬伤后3分钟内死亡的报道。
(4)五步蛇 含血循毒,以凝血毒为主。
致死原因:出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心肌、脑组织出血也可能是致死原因。经抢救治愈后,部分病人可有患肢肌肉萎缩、挛缩、死骨脱出等一系列后遗症。
局部症状:牙痕较大、较深,间距宽,呈“··”形,伤口皮肤常有撕裂现象,局部剧痛如刀割,持续而难以忍受,流血不止,肿胀严重,迅速向心室发展,可扩展至躯干。伤口周围出现较多、较大的水泡和血泡,并有大片瘀斑,易发生组织坏死和溃烂,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来势凶猛,迅速出现。患者感觉全身不适、胸闷、心悸、气促、畏寒、发热、视力模糊,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全身广泛性的内外出血,皮肤和黏膜出现大片瘀斑,民间俗称“蕲蛇斑”。牙龈、鼻、眼黏膜出血,并有吐血、咯血、便血、血尿发生;严重者胸腔、腹腔和颅内出血,一旦出现出血症状,不易止住,即便止住了还会再度出血,这是五步蛇咬伤的主要特点。因严重失血,病人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脉搏细而速、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肾血流量较少,导致少尿或无尿。
(5)蝰蛇 含有血循毒,毒性猛烈而持久。
致死原因:病人多因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由于脑出血死亡。经抢救脱险后,部分病人有伤肢挛缩和运动障碍的愈合后遗症。
局部症状:牙痕呈“。。”形,伤口剧烈疼痛,如剜如灼,逐渐加剧,持续不止。肿胀蔓延迅速,向心性扩展至躯干。伤口附近有大量水泡、血泡、瘀点、瘀斑,易发生组织坏死和溃烂,形成溃疡可深达骨质,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咬伤后发病急,来势凶猛,症状严重,病程较长。常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症状。全身广泛性内外出血,皮下出血,形成播散性瘀斑,早期血尿;继而有齿龈出血,结膜下出血、咯血、便血等症。由于严重失血,病人口干、烦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脉搏细而加速,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并由脑出血导致昏迷。因出血、溶血可导致肾脏损害,有尿少、无尿、蛋白尿和管型尿,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6)竹叶青 含血循毒,毒性较弱,以局部刺激为主。
致死原因:此蛇咬伤死亡率较低,一般2~3日症状逐渐消退,无后遗症。如果咬伤头、颈部,也会因肿胀严重窒息,导致生命危险。
局部症状:牙痕针尖样,呈“。。”形,以后变成“八”字形。咬伤后伤口疼痛、灼痛,且有压痛。局部肿胀,可向心性蔓延。常有血水泡、瘀斑,严重形成溃疡,偶有伤口流血不止,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表现较轻,仅有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等。少数严重病人有黏膜出血、吐血、便血等症状。
(7)烙铁头 含血循毒,类似竹叶青的毒性,但较剧烈。
致死原因:常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局部症状:牙痕似竹叶青样。伤口有剧烈烧灼感,极难忍受,很快变成紫红色。伤口周围红肿、发硬、有压痛,出现水泡、血泡或瘀斑,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伤口出血不止。
全身症状:一般有头晕、头痛、眼花、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重者可出现皮下出血、五官出血、吐血、便血和血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蒙胧和休克。
(8)银环蛇 含神经毒,总的表现为影响运动神经—骨骼肌传导功能。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自主呼吸停止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局部症状:牙痕一般2个,为针尖样,呈“。。”形。被该蛇咬伤后局部症状不明显,仅有痒感和麻木感,伤口不红、不肿、不痛。
全身症状:咬伤后1~6小时才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肌肉关节酸痛、四肢乏力。继而瘫痪向躯体发展,引起呼吸麻痹,呼吸逐渐变慢、变浅,呈腹式呼吸,以至呼吸运动停止,全身处于瘫痪状态。重症病人因呼吸抑制缺氧而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传导阻滞而致循环衰竭。
(9)金环蛇 含神经毒,其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与银环蛇基本相同,但潜伏期较长,病程发展亦较缓慢。
致死原因:死亡原因与银环蛇相同。
局部症状:牙痕呈“∴”形,附近皮肤潮红,毛囊突出呈荔枝壳样外观,稍有浮肿,伤口不痛或轻微疼痛,不出血,有麻木感,附近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类似银环蛇咬伤,但出现和发展比银环蛇稍慢。全身肌肉、骨骼关节呈阵发性酸痛,严重病人可出现全身浮肿症状。
(10)海蛇 含神经毒。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有些海蛇还含有肌溶毒素,直接引起骨骼肌坏死。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也可由严重的肌红蛋白尿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继发性感染引起病人死亡。
局部症状:各种海蛇咬伤局部症状基本相似,除被咬伤时局部有瞬间刺痛外,伤口只有麻木感,不红、不肿、不痛,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全身症状:潜伏期较长,一般3~5小时才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伤者初感全身筋骨疼痛、活动困难、肢体强直,继而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吞咽和语言困难、肌肉疼痛加剧;继四肢瘫痪后,肋间肌瘫痪,病人感觉呼吸费力,胸前有压迫感。呼吸逐渐变得慢弱,呈腹式呼吸。因缺氧而出现唇、指甲发绀,最后呼吸逐渐停止。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被蛇咬了怎么分辨是什么蛇咬的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在腿上擦烟油或雄黄 烟油 抽烟的人都知道 蛇就离你远远的 蛇最怕这两样东西了 老一辈上山的人都知道 不过你不惹它 它不会咬你的 野外被毒蛇咬伤如何应急处理? ① 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怎样区别毒蛇和无毒蛇咬伤?
如果被蛇咬伤,首先应区分是毒蛇咬伤还是无毒蛇咬伤,这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实施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确鉴别有“三看”标准:一看牙痕形状;二看伤口症状;三看患者全身症状。毒蛇与无毒蛇咬伤鉴别见表19。
表19 毒蛇与无毒蛇咬伤鉴别表
蛇别毒蛇无毒蛇牙痕一般两个,深而较大,呈“¨”状牙痕较小,数多间密疼痛剧痛、灼痛(神经毒除外)不明显肿胀迅速扩大不扩大出血流血、伤周瘀斑血泡(神经毒除外)出血或不出血淋巴结肿大、触痛不肿大、无触痛全身症状神经毒或血循毒症状或两者共存无或轻微(1)牙痕形状 凡毒蛇咬伤的牙痕较深大,一般有2个,并且有一定的间距,呈明显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相对排列;而无毒蛇咬伤的牙痕比较浅小,个数较多,间距甚密,如锯齿状,呈弧形排列。
(2)伤口症状 凡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伤口有麻木感或剧痛感,并逐渐加剧,伤肢迅速肿胀(仅金环蛇、银环蛇、海蛇咬伤后无明显的伤口局部症状),伤口出血少许或出血不止,有的还出现水泡、血泡和淤斑,形成溃疡和坏死;而被无毒蛇咬伤的患者,伤口无麻木感,虽有少许疼痛,但数分钟后疼痛逐渐减轻或彻底消失,伤口周围不肿或轻度肿胀,出血不多或呈渗血点状。
(3)全身症状 凡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均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畏寒,甚至出现昏迷、抽搐等症,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心、肾机能衰竭,呼吸肌麻痹等危重症;而被无毒蛇咬伤的患者,除有时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外,则无其他明显的症状。
关于几种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和几种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